近日,多家银行反映今年的房地产贷款额度紧张。通常情况下,年初都是银行贷款头寸最为宽松的时期,显然,今年监管层对房地产贷款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
房地产贷款调控是整个房地产调控政策中的关键一环,针对房地产贷款的调控也在2020年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去年的28%。
回望2020年全国房价,整体上来讲呈现了二线城市分化,四大一线城市齐涨的现象,而四大一线城市房价齐涨已经多年未见。住房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的房价涨幅居四大一线城市榜首,2020年深圳房价涨幅为22.82%、上海为11.29%、广州为5.59%、北京为3.59%。
自2016年中央提出“房住不炒”以来,整体上房价上涨幅度明显降低,楼市再也未出现过一年翻倍的状况。然而,在疫情影响下,货币政策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路径,这就导致了不少投资者对核心城市的房产投资需求提高。
事实上,如何“兼顾”在发挥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同时,又能够监控好信贷资金不是被拿去“炒房”,并非我国所独有的难题,而是世界各国皆面临的普遍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12月31日,《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房贷新规)就顺势而出了。
房贷新规被金融业内称为重磅政策,因为其直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划定“红线”,按照不同类型的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由12.5%至40%之间不等,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由7.5%至32.5%不等,“超标”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则须限期整改。
这个政策的出发点,也正是要在充分发挥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大前提之下,从结构上控制住最终流向房地产市场的贷款金额,进而解决上述“兼顾”难题。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48.8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3.7万亿元,住房开发贷款余额9.3万亿元,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8.8%。
总体上来讲,房贷新规所设定的上限切合实际情况,既考虑了存量房地产贷款业务现状,也考虑了房地产贷款业务未来的空间。同时,房贷新规从各家机构的贷款结构入手,增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能力,防范了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也提高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
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测算,包括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青岛银行、郑州银行和厦门银行等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皆超过了新规要求。
按照相关的监管要求,当前超出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过渡期业务调整方案;符合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
笔者认为,2021年开年房地产贷款就开始紧张,是房贷新规所起到的调控效果,也是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建立和逐步完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