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汉楼市动态
1、6月29日新建商品房网签数据公布
根据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官网数据统计,昨日武汉新建商品房网签备案802套,网签面积达93539.18平方米。江岸区网签209套,网签面积为28226.85平方米,稳居第一。商品住房方面,当日网签628套,网签面积78805.17平方米。写字楼网签160套,面积为14015.03平方米;商业网签10套,网签面积578.77平方米。
2、今日土拍情况
武汉土地市场迎来一场备受关注的土拍活动。原计划出让7宗土地,起拍总价25.65亿元,但根据补充公告,P(2025)048号和P(2025)027号地块终止出让,实际仅5宗涉宅用地参与竞拍。这5宗地块分别位于长江新区、武昌区、汉阳区、江岸区,土地出让总面积175,521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52,259平方米,起始总价24.457亿元。
在激烈的竞拍角逐后,3宗地块底价成交,2宗溢价成交,最终总成交金额达28.997亿元。
其中,江岸区中山大道与新兴街交汇处的P(2025)049号地块成为全场焦点。该地块土地面积18,277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容积率1.3,建筑限高24米,起始价4.305亿元,起始楼面价18,088元/平方米。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至少11家竞买人参与竞拍。经过106轮的激烈竞价,武汉旭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绿城)脱颖而出,以总价6.645亿元成功竞得,成交楼面价高达27,920元/平方米,溢价率更是达到惊人的54.36%。
武昌区武珞路与梅苑路交汇处的P(2025)047号地块同样竞争激烈。该地块土地面积26,830平方米(含住宅22,830平方米、中小学用地4,000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76,000平方米,容积率2.8,起始价10.002亿元,起始楼面价13,161元/平方米。至少5家竞买人参与其中,历经45轮竞价,黄石悦发房地产有限公司(建发)以总价12.202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16,055元/平方米,溢价率22%。
长江新区的P(2025)044号地块和P(2025)045号地块,分别由武汉长江新区建誉置地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建工&武汉城投)以5.55亿元和2.64亿元底价竞得,成交楼面价分别为5,405元/平方米和2,815元/平方米。汉阳区的P(2025)046号地块,则由武汉市阳筑建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汉阳控股集团)以1.96亿元底价竞得,成交楼面价3,500元/平方米。
二、国内楼市动态
1、改善与低密产品成主流
从全国范围来看,随着市场需求的转变,改善性需求持续释放,低密产品成为市场热点。在新房市场中,核心城市改善型项目加速入市,90平方米以上的中大户型需求增长明显。如北京石景山多个改善型项目普遍最小户型在90平方米之上,且市场反应良好。同时,各地在土地出让时也倾向于推出低容积率地块,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低密住宅的需求。
例如在6月30日天津土地市场集中出让的15宗优质地块中,普遍呈现低容积率特点。这些地块决定了开发商将聚焦打造洋房、大平层等低密改善型产品。本轮出让地块中,市区5宗(河西区1宗、红桥区3宗、河北区1宗),环城2宗(津南区1宗、东丽区1宗),远郊1宗(蓟州区1宗),滨海新区7宗。其中河西陈塘庄地块溢价11.45%出让,由中海以总价7.4亿元摘得,该地块出让土地面积16778.9㎡,容积率2.1。而津南双港的津津南双(挂)2025-16号地块,容积率仅为1.2。大量低密新盘的出现,将使舒适度高、品质感强的住宅成为未来新房市场的主流。
2、中骏集团境外“化债”迎来曙光
闽系房企中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骏集团”)宣布境外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根据中骏集团披露的公告,公司与部分债权人签订重组支持协议,协议拟化债金额达22.71亿美元。具体来看,中骏集团6月26日披露境外债务重组的重大进展的公告,公告显示,2025年6月26日,中骏集团和债权人小组(占现有票据未偿还本金总额约30.56%或范围内债务本金额约24.23%)签署重组支持协议,集团同时邀请其他债权人加入重组支持协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中骏集团目前存续中资离岸债4只,存续余额18.00亿美元,已全部违约。公告还称,中骏集团谨请余下境外债权人(包括现有票据持有人及现有贷款的贷款人)考虑建议重组的条款,并尽快加入重组支持协议以支持建议重组的实施。
三、行业发展动态
1、房企债券融资临近“复苏”
据上证报,6月30日,随着债券到期规模的持续缩减,房地产行业未来有望步入融资与到期规模基本匹配的阶段。截至6月26日,今年房地产行业境内债券融资呈现出净偿还态势,即到期规模大于融资规模,但净偿还金额并不大。数据显示,2021年房地产行业债券到期金额高达7940.84亿元,此后逐年降低。从2022年至今年,到期金额分别为5545.14亿元、5397.25亿元、5247.09亿元和4427.02亿元。在2028年后,到期金额将进一步降低至2000亿元规模。
2、市场加速开发与产品创新
面对市场竞争,开发商拿地后的动作明显提速。以天津为例,红桥区的建投誉河院2号院、南开的建投奥体誉院、河东区的金茂泮湖满庭、河西的金地梅江印等项目在摘牌后迅速推进,很快便公布规划方案。“拿地即开工”模式的推广,为项目快速启动提供了保障,也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策略。
同时,企业在产品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通过高赠送面积等方式提升产品性价比,另一方面注重产品附加值打造,如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完善社区商业配套等。在天津楼市,众多新盘通过这些方式提升产品综合价值参与市场竞争,大量设计新颖、定位各异的新盘集中入市,形成“百花齐放”局面,也迫使开发商在差异化与品质上持续加码。随着住建部“好房子”建设理念的提出,现房兑现力、产品差异化与长期运营价值将成为房企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