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汉楼市动态
1、11月6日新建商品房网签数据
根据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官网数据统计,昨日武汉新建商品房网签备案419套,网签面积达51137.7平方米。江夏区网签103套,网签面积为11000.67平方米。商品住房方面,当日网签364套,网签面积38627.08平方米;写字楼网签32套,网签面积6929.46平方米;商业网签18套,网签面积1511.71平方米。
![]()
2、武汉发布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方案 首批 80 个片区改造启动
11月7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武汉市实施“五改四好”加快推进高质量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5—2027年)》,标志着武汉城市更新进入规模化、系统化推进阶段。该方案以“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为核心原则,提出“五改四好”的主攻方向,其中“五改”包括既有建筑改造利用、老旧小区改造提质、老旧街区改造提升、老旧厂区改造焕新、城中村改造提速五大任务,细分11项具体工作举措。
根据方案部署,2025年武汉将率先启动第一批80个“小而美”城市更新片区改造,重点推进危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升级等工作,后续两年将滚动实施更多片区项目。通过城市更新行动,武汉将重组城市空间、整合政策资源、链接市场要素,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助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方案明确,城市更新将坚持“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发展逻辑,聚焦“吸引人、服务人、留住人”的核心目标,精准谋划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项目。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四好”标准检验工作成效,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深度融合。
二、国内楼市动态
1、融创中国境外债重组获批 成首家境外债清"零"大型房企
11月5日晚间,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约96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重组计划所有条件均已达成,标志着融创正式成为首家境外债基本清"零"的大型房企。加上年初境内债重组成功,融创完成境内外债务全面重组,成为行业化债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据悉,融创境外债重组自2025年初启动,4月公布重组方案,6月突破75%债权人支持率门槛,10月获98.5%债权人投票赞成,历经10个月稳步推进终获圆满落地。重组完成后,融创整体偿债压力预计下降近600亿元,每年可节约巨额利息支出,资产负债表实现实质性修复。目前,融创正全力冲刺全年超5万套项目交付目标,预计年底将基本完成全部保交付任务。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融创的案例具有三重行业意义:一是通过大规模削减债务直接缓解短期偿债压力,为企业经营恢复创造空间;二是验证了"境内外协同重组"模式的可行性,为其他出险房企提供了实操借鉴;三是展现了"化债+保交付"并行的重要性,为市场信心修复注入动力。不过刘水也强调,融创仍面临经营业绩改善、存量资产盘活等挑战,未来需依靠自身"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包括融创在内,已有21家出险房企完成债务重组或重整获批,化债总规模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房地产行业风险出清进程明显加速。
2、广州明确2026年起居住用地100% 实施装配式建筑5000亿产业目标落地
11月6日,广州市正式印发《广州市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一系列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性要求与激励措施,成为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转型的重要政策导向。
政策明确,2026年起全市出让的居住用地100%实施装配式建筑,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在技术可行前提下应用尽用装配式建筑。同时,新出让商业用地的建筑公共区域必须采用装配式装修,从土地供应环节强制推动建筑工业化转型。长期目标显示,到2030年,广州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总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构建完整的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
装配式建筑是房地产上下游的重要关联领域,其全面推广将带动建材、部品部件、施工装备等产业链环节的升级。政策同时提出多项激励措施,包括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给予容积率奖励、简化审批流程、提供专项融资支持等,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克而瑞地产研究指出,广州的政策实践为一线城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模板,将加速房地产从"建造"向"智造"的转型。
三、行业发展动态
1、中央多部委加码城市更新 老房子改造实现“系统焕新”
住建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构建起“多部门协同、全链条保障”的老房子改造政策框架。政策明确将老化管线更换、建筑屋面及外墙维修、城镇燃气安全整治列为重点任务,彻底清除住房安全隐患。针对加装电梯难题,取消“一票否决制”,简化审批流程并提供中央财政专项补贴,补贴比例覆盖30%-50%的建设成本。同时推广危旧小区“原拆原建”模式,北京、上海、杭州等试点城市已取得显著成效。资金保障方面,2025年城市更新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全部下达,财政部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渠道累计安排超4250亿元资金,政策性银行将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支持。
政策实现了从“局部修补”到“系统焕新”的升级,不仅涵盖基础配套改造,还新增养老服务站、托育中心等“一老一小”设施,将直接惠及千万老房子业主,推动居住品质与资产价值双重提升,同时激活家装、建材等上下游消费需求。
2、四地密集推进现房销售 全国现房时代加速到来
11月7日,中国新闻网披露多地最新现房销售政策进展,湖南平江县、河南信阳市、湖北荆门市、湖南邵阳市四地已明确推行现房销售制度。其中,平江县作为湖南首个全面推行现房销售的县城,要求新出让土地上的商品房项目需竣工验收后才能启动销售,此前已通过“拿地即开工”“联合验收靠前服务”等改革将审批时限压缩40%。信阳市明确新出让土地项目一律实行现房销售,荆门市则规定2026年1月1日起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原则上实行现房销售,2025年8月1日后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需主体结构封顶方可申报预售。邵阳市则要求新出让土地未明确预售条件的,全面实行现房出售。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30个省(市)试点现房销售及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现房销售占比已从2020年的12.7%跃升至2024年的30.84%,近期更是达到36%。政策落地将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推动房地产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